(资料图片)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楮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 历史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,在看《三国演义》之时常津津乐道于诸葛亮之“空城计”,殊不知,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,却是精彩纷呈的,那是一场关乎唇亡齿寒、因对手而存在的较量,可谓精妙绝伦。
诸葛亮想入侵魏国,因惧怕司马懿而未敢出兵,采用马谡的反间计把司马懿弄下野了。之后诸葛亮开始大举进攻魏国,一路上是功无不取,战无不胜,所向无敌,打的魏军溃不成军,节节败退。就在魏国危在旦夕,诸葛亮春风得意时,魏国重新起有了司马懿,司马懿官复原职走马上任,干净利索铲除了企图接应诸葛亮的内奸孟达,然后直接进攻诸葛亮的咽喉部位街亭,扭转战局。
之后便上演了“空城计”诸葛亮安排20名士兵扫地,所有人各司其职,并且没有一丝的慌张,孔明乃披鹤氅,戴纶巾,引二小童携琴一张,于城上敌楼前,凭栏而坐,焚香操琴。 而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,见了如此模样,皆不敢进,急报与司马懿。懿笑而不信,遂止住三军,自飞马远远望之。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,笑容可掬,焚香操琴。
司马懿亲到城下观看,然后下令撤军,他说:“诸葛亮一生谨慎,不会冒险。现在城门大开,里面必有埋伏,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。”而他的二子司马昭却怀疑: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,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?连司马昭都已心生疑窦,“兵动若神”的司马懿岂无思量?
这不是一场眼见的烟硝之战,“空城计”,是诸葛亮临危冒险巧设的妙计,司马懿以诸葛亮行事谨慎,从不弄险为由,也就将计就计、假装“中计”而故意放诸葛亮一马。真正的高智商的大赢家不是诸葛亮,而是看似被吓走的司马懿,之所以这样说,就要结合当时司马懿所处的环境来说。
司马懿是因诸葛亮而下野,又是因诸葛亮的所向无敌而复职。司马懿是懂得诸葛亮的存在对自己的重要性,保住诸葛亮就等于保住自己,自己就有出头之日。诸葛亮的存在,司马懿就能避免“兔死狗烹” 的结果。在诸葛亮杀入曹营之前,司马懿虽然得到重用,但一直饱受曹氏家族的怀疑,曹操、曹丕、包括曹睿一直架空司马懿,并且司马懿多次有灭族之险。
这次能出战诸葛亮完全是因为曹睿实在无人可用,在此前司马懿一直没有实际兵权。对于此事,司马懿、诸葛亮心知肚明。他们二人虽然身处不同,但有着“唇亡齿寒”的关系。照当时魏蜀吴的力量对比,魏国势力最为强大,蜀国最为弱小,尤其是火烧连营之后,蜀国差一点就一蹶不振了。但司马懿终其一生不言进攻,只是防御,似乎是怕了诸葛亮。其实不然,司马懿再傻,恐怕也不会傻到自毁长城,自断后路的地步。
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冤家,是敌人,但也是知音。司马懿完全听懂了诸葛亮的弦外之音,现在领兵进城捉了诸葛亮,出城后只怕马上会被皇上削兵权甚至灭小命。于是缰绳一提,司马懿大喊一声“小心有伏兵”便率队打马速速离去。空城计,其实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共赢。诸葛亮由此赢得了喘息之机,让蜀兵尽回汉中去了。司马懿则赢得了运作之机,后来才得以诈病赚曹爽,还让司马炎运作成了晋帝,实现了一统江山归晋朝的宏伟目标。司马懿临终,给儿子说出这个秘密,诸葛亮在天有知,死不瞑目!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