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爱心捐助 > 正文

从一条街道读懂中国 多国在华留学生同游津城寨上-每日观点

时间:2023-04-14 16:38:51 来源:中国新闻网

盐渔文化志愿者为留学生讲解寨上街因盐渔而生,伴产业而兴、随时代繁荣的历史文脉。 孙玲玲 摄 摄

中新网天津4月14日电 题:从一条街道读懂中国 多国在华留学生同游津城寨上


【资料图】

作者 孙玲玲 袁超

4月13日,一场中外青年的春之聚会拉开帷幕,来自阿富汗、西班牙、俄罗斯、巴基斯坦、乌克兰等13个国家的25名天津大学在华留学生来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道,一同看海观鸟、体验非遗、了解产业发展、感受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。

来到津门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——天津市滨海新区大神堂码头,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艺人正在排练汉沽“飞镲”,这种流传上百年的国家非遗,曾经用于出海作业、渔业丰收等喜庆活动,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。表演时,锣鼓喧天,龙腾虎跃,引得大家驻足。伴随盐渔文化志愿者的讲解,留学生们也共同学习了寨上街因盐渔而生,伴产业而兴、随时代繁荣的历史文脉。

文化之美不分国界,留学生也饶有兴致地与老艺人们学习表演,敲锣、打鼓,一派欢腾。“在中国人们经常会说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今天我们真正地近距离体会到了老百姓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,感觉特别棒。”来自阿富汗的留学生安成说道。

“汉沽位于渤海西北岸,因水得名,因盐兴业。‘馇’是一种最早在汉沽沿海渔村形成,是已经传承了千百年的烹饪技法。‘八大馇’不仅代表着汉沽民间饮食习惯,亦是一种民间饮食文化。”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,留学生们一边品味非遗美食汉沽美味“八大馇”,一边通过这一传统的饮食习俗,亲身感受当地渔民食文化及渔民们的聪明与智慧。

中外青年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东风里社区,切身体会中国基层社区的样貌。 孙玲玲 摄 摄

走入寨上街东风里社区,看到一些曲艺爱好者们正在排练评剧《花为媒》选段,来自西班牙的留学生焦纳森表示,“我对社区里的老人的生活很有感触,我看到一些叔叔阿姨已经退休了,他们还在抓紧时间去学习,去练习评剧,不断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,我觉这些娱乐对身心健康也特别有好处。”

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表示,“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,不仅仅是体现在城市里的车水马龙、高楼林立,更体现在社区基层治理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。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,这次活动的初衷,就是希望大家走出校园,切身体会中国基层社区的样貌。游学寨上街,从一个街镇缩影,切身感受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,对加强中外青年交流具有重要意义。”

跟随讲解员,留学生来到京津冀地区最大发电企业北疆电厂的能源机房,留学生也被一个个产业理念和技术革新所震撼。刚刚来天津一个多月的乌克兰留学生索菲亚用流利的中文诉记者,她非常喜欢天津这座城市,尤其是这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天津的产业发展,“在乌克兰读书的时候,我就一直在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,我爷爷曾经在中国工作三年,我妈妈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,他们都告诉我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,所以我一直就梦想来到中国看看。也希望未来能够留下来工作。”

一路上,中外青年游津城、看寨上,他们用足迹丈量津沽大地,用镜头记录天津的发展变化,从一条街读懂中国的发展变化。

“我觉得特别有意思,因为我觉得眼前的这一幕特熟悉。”当被记者问到在笑什么,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王子用一口带着“天津味”的普通话答道:“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,有着不同的母语,你看现在大家都在用中文聊天,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留学生一起用中文聊天,遇到一个中国朋友很好奇,为什么我们两个老外要用中文交流,觉得很好玩。”

王子继续解释道,像他一样的留学生可能会有相似的体会,他在天津已经生活将近四年,他大部分时间是和中国的同学们在一起,学习和生活中都是用中文交流,因此就算和留学生聊天,也仍然习惯用中文。这也让在场的许多留学生产生了共鸣。

留学生走一路、学一路,大家欢声笑语,共同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强劲脉搏的同时,也分享着各自多姿多彩的留学生活、彼此眼中天津发展变化、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。临别之际,中外青年互留联系方式,大家纷纷表示,要做好中外友谊的大使,增进青年团结友谊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。(完)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

求学助医
  • 网络问诊不靠谱?医生建议网络看病需谨慎

  • 上海发放的中药防疫干预汤药如何服用?专家解答来了